7月15日,廣東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通報了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2025年7月8日,我區監測發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全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癥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下稱中疾控)最新發布的《2025年6月全球傳染病事件風險評估》也特別提到蟲媒傳染病疫情帶來的輸入風險。提醒出國旅行者重點關注墨西哥、巴西、秘魯、哥倫比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孟加拉國、泰國、越南和也門的登革熱疫情,法屬留尼汪島、法屬馬約特島和法國本土的基孔肯雅熱疫情。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白紅蓮就基孔肯雅熱提醒:當前正值高溫多雨季節,蚊蟲活動頻繁,已進入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高發期,廣大市民需增強防控意識。一旦出現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不舒服癥狀,請及時就醫。
基孔肯雅病毒傳播百國,廣東每年都有輸入病例
“那年從泰國旅行回來后不到一星期,突然手腳關節疼痛,走路、拿東西都痛,然后全身發熱,高燒39℃。” 五年前感染過基孔肯雅熱的夏女士(化名)回憶說,當時在社區衛生中心打了兩天點滴都沒用,皮膚還出紅疹了。她一度懷疑自己“陽了”(新冠感染),但鼻咽拭子結果陰性,后來去了大醫院才確診是基孔肯雅熱,被泰國蚊子叮咬導致的。

◎ 感染后突然發病,體溫可達39℃。/ 圖:123rf
在此之前,她只知道被蚊子咬了感染登革熱,壓根沒聽說還會得這種病。夏女士告訴39深呼吸,當時醫生給她開了退燒藥和緩解關節痛的藥,“我自己在家隔離休息,怕傳染給其他人,街道小區還專門清理雜草、噴灑滅蚊藥等。”
感染基孔肯雅熱的滋味不好受,夏女士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關節疼痛十分厲害且恢復比較慢。“發燒4天基本消退了,但關節痛用了兩三個星期才康復。”
據介紹,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以發熱、關節痛、軀干部皮疹為主要癥狀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它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主要流行于夏季和秋季。
研究顯示,基孔肯雅病毒既不耐酸,也不耐熱,56℃30分鐘即可滅活。在疾病流行地區,該病毒可存在于綠猴、狒狒、黑猩猩、牛、馬、豬、兔等多種動物體內。過去二十年里,該病毒在東半球和西半球均有廣泛傳播,在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等110多個國家已發現基孔肯雅病毒。
經查詢資料,基孔肯雅熱始發于非洲,1952年被首次發現。當時,在坦桑尼亞的村莊里,高達60%~80%的人感染基孔肯雅熱。“基孔肯雅”這個名稱音譯自坦桑尼亞的土語,意思是“屈肢痛”,形容病人因嚴重的關節疼痛而蜷縮著身體的特征體態,也叫基孔熱或者基孔癥。

◎ 關節痛。/ 圖:123rf
蚊蟲是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媒介,經過三到七天的潛伏期,感染者即可發病。
近年來,基孔肯雅熱在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巴西等南美洲國家都出現流行。如今該傳染病借助全球氣候持續變暖與跨國旅行快速蔓延,我國口岸也持續面臨輸入風險。
39深呼吸從廣東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廣東自從2008年開始不斷發現基孔肯雅熱的輸入性病例,并且每年都有這樣的輸入病例入粵發病。特別是2010年,東莞市萬江新村社區發生了基孔肯雅熱社區聚集性疫情,共發現91例疑似病例,確診10例。
佛山順德這次會不會發展成更大規模的流行?雖然目前病例不少,但只要做好防控,是不太可能大暴發的。因為這種病只有蚊子傳播,不會直接人傳人。只要把患者及時發現、做好蚊媒隔離,蚊子控制好,基本就能把疫情按住。
與登革熱不一樣,患者關節痛更劇烈更持久
作為蟲媒傳染病,基孔肯雅熱跟登革熱非常像,都是由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各年齡人群普遍易感,發病初期都會出現高熱、頭痛、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癥狀。

◎ 伊蚊。/ 圖:銳景視覺
不過,二者也有一定的區別。感染基孔肯雅熱后,通常發熱期較短,關節痛更為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關節痛恢復期長達幾周,部分患者的關節痛癥狀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 《基孔肯雅熱診斷與治療方案》對關節痛的描述。/ 圖:中疾控官網
另外,登革熱發生重癥的比例比較高,致死病例時有發生,但是基孔肯雅熱多數患者為輕癥,大約一星期可以治愈,特別重的病例與死亡病例是非常少見的。有一年,印度洋一個小島有25萬人感染基孔肯雅熱病,造成200人死亡。
廣東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專家何劍峰曾在受訪時提到,基孔肯雅熱在國內比較少見,容易被誤診,醫生和病人都以為是普通感冒發燒。是否基孔肯雅熱病,通過“醉酒貌”可以初步判斷,也就是患者的身上、臉上有點紅紅的,就像喝醉酒一樣。”他建議,如果有市民最近到印度洋附近國家旅游,回來后一個星期內出現頭疼、關節痛要及時就醫。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專家劉起勇,曾經遠赴非洲參與防控基孔肯雅熱,他認為,基孔肯雅熱的癥狀雖然有點像登革熱,但它的致死率很小,感染者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
但特殊人群還是要小心,他提醒說,對于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病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有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而最麻煩的就是隱性感染者。“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很多人沒有癥狀,成了隱性感染者,大約一周才發病,蚊蟲叮咬了隱性病人再叮咬別人,就會傳播開了,會造成更多感染。”
無特效藥對癥治療為主,國外已有預防疫苗
目前,世界各國都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中疾控表示,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采取對癥、支持等綜合治療。對急性期病例必須采取防蚊隔離措施,防蚊隔離期限從發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應持續到發熱癥狀消退。重癥病例應住院治療。

◎ 《基孔肯雅熱診斷與治療方案》介紹治療方法。/ 圖:中疾控官網
疫苗是預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全球僅有少數國家有登革熱疫苗,基孔肯雅熱也一樣。
2023年11月,由法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研發的全球首款預防基孔肯雅熱病毒感染的疫苗(IXCHIQ),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適用于18歲以上高風險人群。該疫苗屬于減毒活基孔肯雅病毒疫苗,但是今年5月9日, FDA發布了暫停 60 歲以上人群使用該疫苗的建議,因為調查顯示該疫苗上市后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報告,包括神經系統事件和心臟事件。
2025年2月,又有一款基孔肯雅熱疫苗——Vimkunya(基孔肯雅熱重組疫苗)注射劑,獲得美國FDA批準,用于預防 12 歲及以上人群感染基孔肯雅熱病毒所致的疾病。該疫苗還獲得歐盟委員會批準在歐洲地區上市。
綜合多方信息可知,無論是登革熱還是基孔肯雅熱,我國都沒有相關預防疫苗上市。所以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護的關鍵。
1、清除蚊子的老巢
定期清理積水、翻盆倒罐、清除雜物,從源頭上消除蚊蟲孳生環境。
2、加強個人和居家防蚊措施
家里安裝紗窗,臥室掛蚊帳;
使用電蚊香液、電蚊拍等驅蚊產品;
穿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
涂抹含避蚊胺驅蚊液;
避免在草叢、積水等蚊蟲多的環境逗留。
3、做好健康監測,出現癥狀及時就醫
從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回來后,要做好自身健康監測,若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發熱(39℃以上)、關節痛、皮疹等癥狀,務必立即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旅行史,以便醫生及時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