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漫長資金緊張后,法國生物科技公司Abivax公布了其微小RNA(miRNA)藥物Obefazimod(ABX464)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的兩項Ⅲ期研究(ABTECT-1和ABTECT-2)的積極頂線結果。
Obefazimod是Abivax開發的一種口服、全球首創(first in class)的miR-124(一種抗炎miRNA)增強劑。
ABTECT-1(研究105)和ABTECT-2(研究106)兩項研究共納入全球1275名患者,入組人群平衡,47.3%的受試者對既往先進療法(生物制劑/JAK抑制劑等)應答不足,其中包含迄今為止Ⅲ期UC試驗中最大規模的JAK抑制劑經治失敗人群。主要終點為治療8周后基于改良版梅奧評分的臨床緩解率。
結果顯示,每日一次50 mg的obefazimod在兩項試驗的匯總分析中,安慰劑校正的臨床緩解率達到16.4%(p<0.0001)。同時,50mg劑量組達成全部關鍵次要終點,具有統計學顯著性與臨床意義。
ABTECT-1研究中,25mg、50mg組緩解率均顯著優于安慰劑組,分別有23.8%、21.7%,安慰劑組為2.5%。
ABTECT-2研究中,50mg組臨床緩解率顯著優于安慰劑組,分別為19.8%、6.3%。
圖1 ABTECT-1和ABTECT-2研究結果
圖片來源:Abivax公司官網
安全性方面,Obefazimod總體耐受性良好,安全性數據與既往研究一致,未發現新風險。頭痛發生率低于早期試驗,且呈短暫性,多在治療初期數日內消失。
目前,ABTECT項目還在繼續進行中,1275名誘導試驗患者中678人進入ABTECT維持試驗(ABX464-107),預計在2026年第二季度讀出關鍵數據。
公布數據后,Abivax股價暴漲586%,成功引起市場對miRNA藥物的熱切關注。Abivax公司順勢啟動總額約4億美元(約3.4億歐元)融資計劃,用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適應癥開發,以及營運資本和一般公司用途。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類長20~24個核苷酸的內源性非編碼小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通過序列互補與特定mRNA結合來精準調控靶基因表達,對細胞分化、發育、免疫反應和疾病發生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以表彰他們“發現miRNA及其在轉錄后基因調控中的作用”的卓越貢獻,提示miRNA藥物的巨大應用潛力。
藥智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尚無miRNA藥物獲批上市,而且布局的企業相較于siRNA和ASO等藥物更少,尚屬藍海領域。其中進展較快的有Causeway的CWT-001、InteRNA的INT-1B3等,Apic Bio和UniQure公司也有不少miRNA藥物管線。
圖2全球部分在研miRNA療法
圖片來源:藥智數據
國內企業中,miRNA治療領域大部分管線尚處于臨床前階段,布局企業包括云海四面體、極目生物、紐歐申醫藥、鍵凱科技等。
結語
若成功上市,obefazimod將成為全球首個通過提升腸道microRNA-124水平調控免疫平衡的潰瘍性結腸炎療法,同時有望開啟miRNA治療時代,為患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