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在國家衛健委發布會上表示,公立醫院改革是深化醫改的重中之重,核心目的一個是要堅持公益性方向,第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
許心超介紹,在公立醫院改革的體制機制上北京市政府開展了多項工作。
一是在編制保障方面,要實現傾斜,主要是向臨床一線、科研人員、短缺人才傾斜。同時,對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承擔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務的醫院進行傾斜,同時加大對國家醫學中心等機構編制支持力度,用于吸引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骨干,助力臨床醫學高質量發展。
二是在價格調整方面,設立了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分五批次集中規范調整了8800余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同時常態化動態調整近400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新增134項價格項目。通過價格補償機制的優化,醫療服務收入占比比改革前提升12.8個百分點,這樣引導公立醫院和醫務人員更加注重技術性醫療服務的提供。
三是在薪酬分配改革方面,完善績效工資總量管理機制,對市屬醫院開展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加強對兒科等薄弱學科的支持,推動綜合醫院兒科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原則上不低于本單位醫務人員平均薪酬的1.2倍,引導學科均衡發展。
許心超表示,在財政補助方面,北京切實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責任,優化投入結構,對承擔公共衛生任務比較重、公共服務屬性強的醫院加大財政補助傾斜力度,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對公益性的維護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