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再次迎來重大升級。記者25日從上海醫保部門獲悉,上海正持續優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網絡,致力于為來自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異地患者提供更省心、更便捷的就醫體驗,讓國家醫保便民政策切實惠及百姓。
為落實國家醫保局、財政部相關要求,進一步提升異地就醫便捷度,上海在原有高血壓、糖尿病等5種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的基礎上,于2024年12月正式上線新增的5種病種服務,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強直性脊柱炎,使覆蓋病種總數達到10種。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13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了門診慢特病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基本實現“應開盡開”,滿足患者就近就醫需求。
門診慢特病跨省結算的擴容,是上海持續完善異地就醫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自2017年啟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以來,上海已實現普通門診、住院、門診慢特病及藥店購藥費用的異地直接結算,并支持異地患者在互聯網醫院在線支付。目前,全市開通跨省異地直接結算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達1037家,定點零售藥店2855家,為異地患者提供了廣泛的選擇空間。
據了解,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需提前備案,參保人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或上海“隨申辦”平臺進行線上備案,選擇上海為參保地,填寫就醫地和備案類型(臨時或長期),提交后即時生效(在職職工需提供《外派工作證明》)。此外,市、區、街道三級醫保經辦窗口也支持現場辦理,只需攜帶有效憑證即可。
針對暑期離滬的上海高校學生,醫保政策也提供了有力支持。學生可辦理有效期長達6個月的異地就醫備案,覆蓋整個暑期及后續需求,且不影響返校后本地就醫。備案后,在開通異地聯網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藥,只需支付個人自付部分。畢業當年尚未就業的高校學生,醫保待遇將延續至當年12月31日,保障其就醫需求。
為確保順利享受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待遇,上海醫保部門提醒參保人在異地就醫前做到“三確認”:
1.確認備案:務必提前完成備案,選擇正確身份類型(如大學生暑期可選“其他臨時外出就醫人員”)。未提前備案的,可在入院后或出院結算前補辦,需將備案開始日期調整為入院當日或之前。突發急診搶救視為自動備案。
2.確認待遇:異地就醫遵循“參保地待遇、就醫地目錄”。不同省份政策存在差異,建議提前通過參保地醫保機構或網絡查詢本地政策細則,了解可享受的待遇范圍,并在結算前告知醫藥機構自身情況。
3.確認機構:就醫購藥前,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等官方平臺查詢確認該機構是否為已開通異地聯網結算的定點醫藥機構。